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研究生导师培训报告—周又和院士
周又和,力学家,兰州大学教授,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和1984年先后在华中工学院力学系获工学学士与硕士学位,1989年在兰州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0年获国家杰青项目,2021年...
周又和,力学家,兰州大学教授,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和1984年先后在华中工学院力学系获工学学士与硕士学位,1989年在兰州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0年获国家杰青项目,2021年...
田彬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首批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武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研究方向为公共财政、实证税收以及发展经济学。研究成果见诸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
崔艺涛,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同步辐射光源工程经理部代理负责人,线站总体主任,北京科技大学特别访问教授。河北师范大学物理教育学士,兰州大学凝聚态物理硕士,日本广岛大学理学博士。先后在北京钢铁研究总院...
杨金波,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际稀土永磁材料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IEEE磁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子散射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磁学分会高级会员,国家磁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稀土磁性材料工程重点实...
卫荣汉,国家人才项目获得者。1995年于台湾大学取得生命科学学士学位,1997年、2001年于台湾大学分别取得物理学硕士及博士学位。2001-2005于台湾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05-2019于(中国台湾)清华大学动机系以及纳米工程与...
孟凡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青藏高原植物物候序列对增温的响应和适应研究,气候变化对植物结构和功能性状的影响研究,以及陆面模型的改进与优化。相关成果以第一...
张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学生中心副主任。多年来一直从事新型稀土功能材料的基础磁性及磁热效应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磁制冷、热磁发电、磁性形状记忆合金、及反常热...
S. N. (Prem) Piramanayagam ,于1994年在印度理工学院(孟买)获博士学位。1995-1999年在日本信州大学开展科研工作,曾在新加坡的数据存储研究所(DSI,A*STAR)工作。目前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副教授,在磁性领域拥有30年的科研...
屈长征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985年、1988年和1993年分别在兰州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数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可积系统的哈密顿结构、不变几何流及其...
杨冠军,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首批青拔,主要从事热防护涂层、钙钛矿光伏研究。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主持预研重点基金、发动机产学研项目等重点课题,成果用于重型燃气轮机、载人航天发动机、钙钛矿光伏等尖...
周小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物理中心主任。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95年获实验核物理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受聘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项目资助...
杨世君,高级工程师。1985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城市道路与桥梁专业,1985-1999年在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1999-2014年在甘肃省交通厅工程处、2014-2016年甘肃省公路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2016-2024年在甘肃省公路航...
郭丽娜,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海外汉学研究分会理事;曾在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索邦大学、巴黎国立东方语言与文化...
索南才让,蒙古族,青年小说家。1985年出生青海。在《收获》《十月》《花城》《小说月报》《 民族文学》《青年作家》等杂志发表作品,作品入选《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等选刊以及《2020青春文学》《2021中国短篇小说2...
范斯腾,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2015年于北京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20年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行星科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其后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气候动力学实验室(CNRS/LMD)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后入选...
吴琪,重庆大学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抗震研究。近五年在岩土工程知名期刊《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Acta Geotechnica》和《岩土工程学报》等上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
赵宝国,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1992-1996年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9-2002年于南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2006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2011年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从...
葛先辉教授,2006年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博士毕业,2006年至2008年在韩国亚太理论物理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至今在上海大学物理系工作,目前任物理系系主任,曾先后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和“东方英才”计划。主要...
刘占虎,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哲学博士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社会学访问教授。现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马克思主义...
陆毅教授是纽约市立大学约翰杰伊学院的终身教授。研究领域集中在以下三个主题:1)公共预算与财务,2)绩效管理,3)绩效预算。此外,她还进行过多个国家间的比较研究。在多个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与Katherine Willoughb...
匡海波,现任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研究院院长、大连海事大学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长期从事长期从事综合交通运输科学与工程、多式联运、数智港航、交能融合、航运金融等领域研究;是“港口协同发展与绿色增长”...
李怀亮,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副会长,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副主席。曾任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文法学部部长、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
金元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荣誉会长、原北京市...
金惠敏,男,汉族,1961年生,河南淅川人,哲学博士。现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7年以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二级研究员。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美国国际东西方研究学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高等研究院客座研...
代迅,四川省自贡市人,文学博士。1991-2014年执教于西南大学文学院,任教授、博士导师、美学研究所所长。2000年从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先后领衔成功申报文艺学硕士点和美学硕士点。2015年调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任二...
彭静莲(Ching Lin PANG),女,比利时人,1963年生,人类学博士,现任职于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Katholiek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社会科学学院跨文化、移民与少数族裔中心教授,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University of Antwerp)应用...
Valentina Pedone(瓦伦蒂娜·佩多内),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教育、语言、跨文化研究、文学和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中意跨文化交流、中意流动性产生的物质文化研究等,重点是以比较方法探讨文本与文化现象之间...
董祚壮,南开大学国际关系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冲突与合作、全球治理等。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外交评论》《当代亚太》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国高等学校...
张珉,教授,博士生导师,经联合培养,2009年博士分别毕业于法国雷恩一大(Pierre. H. Dixneuf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导师:江焕峰教授),之后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莱布尼兹催化研究所Matthias Beller教授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2014年进...
唐啸宇,深圳湾实验室化学生物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所长助理,深圳医学科学院-西湖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深圳)药学院兼职博导。2006年获得中国药科大学学士学位,2013年获得德国图宾根大学药学博士学位,2013-2018年,在美国加...
游雨蒙教授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电子系,后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耶鲁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回国加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7年被评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019年获...
金昌庆,韩国釜山人,北京大学博士、韩国国立釜庆大学教务处长及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2016-2020)。国立釜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国东北亚细亚文化学会会长,人文韩国事业团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2006-20...
霍峰蔚,国家“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霍峰蔚教授于2009年获得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学位。2010年2年起就职于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
杨小龙,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曾先后在河北大学药学院和重庆大学药学院任职,期间于2012-2015年分别在日本东京大学和...
吴宇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近些年来专注于单原子、团簇催化剂的理性设计及精细调控,并将其应用于能源、催化领域小分子“化学键”的精准活化。2015年获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7年获...
何双全,研究馆员。197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76-1986年在甘肃省博物馆工作,1986-2001年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2002-2012年在甘肃省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文物调查、考古发掘、秦汉简牍整理研究...
张强,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副系主任,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
周顺桂,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兼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二级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土壤微生物电化学、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主持国...
王红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系,二级教授,博导,生物学学科带头人,立足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的交叉融合,长期从事地质微生物学方向的教学和科研。担任国际洞穴联合会微生物与地质微生物分会副主席(2013-20...
王宏宇,法学博士。自2021年起,在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系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专注于经典人类学理论、宗教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的探索。在国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从西敏司<甜与权力>看世界体系的权力文化网络》《鲍...
归伶昌,广西南宁人,毕业于德国科隆大学哲学系托马斯研究所,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主攻阿奎那思想,重点研究其行动理论、伦理学、自然法理论、灵魂论,关注其与同时代其它中世纪哲学家、与亚...
植月学(Manabu Uetsuki)教授,现为帝京大学文化财研究所副所长、日本动物考古学会干事、日本文化财科学会评议员。其研究领域为动物考古学、环境考古学,主要研究内容为日本列岛的家畜文化史、绳文时代的生业以及中亚的...
丁涵,青年剧作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北京电视家协会理事,甘肃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代表作:电影《守岛人》,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
刘乐宁,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语言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汉语教学法研究生项目主任。曾长期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涉及句法学、语篇语法和汉语教学法等,出版...
陈明祥(Ming-Hsiang Chen),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商学院酒店与旅游管理系教授,也担任国内多所高校的讲座教授,主要从事酒店财务、旅游经济、旅游市场分析、企业捐贈、财务管理等领域的研究,酒...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税收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执行编委。兼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中国税务学会理事、中国税务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国际税收研...
王婧,声音研究学者,艺术人类学者, 声音艺术策展人与实践者。2023-2024博古睿学者。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MIT人类学访问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访问学者,瑞士文化基金会Pro Helvetia驻留艺...
袁祺,南京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曾赴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比较文学系、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作访问研究,现为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传记中心研究员、《现代传记研究》副主编,主...
蓝江,南京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欧陆激进左翼思想、数字资本主义,主要著作有《如何思考全球数字资本主义?》(2024)《一般数据、虚体与数字资本》(2022)、《忠于事件本身: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