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感染性疾病系列报告之三:王颖教授
王颖,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课题组长,上海市病毒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肺部相关疾病中免疫调控异常机制的基础和应用性研究,近年来的研究方向之一是通过与临床密切合...
王颖,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课题组长,上海市病毒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肺部相关疾病中免疫调控异常机制的基础和应用性研究,近年来的研究方向之一是通过与临床密切合...
陈凌博士,广州实验室研究员,国家高层次专家。1984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疗系,1992年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曾在哈佛医学院任博士后及讲师。曾任美国默克实验室资深研究员,先后担任过英国GSK、...
刘翠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任病原与免疫室副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岗位教授/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主任。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8)、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
马捷毕业于美国霍夫斯特拉大学心理学系,获应用心理学博士。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兰州大学管理学院任副教授,现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心理学硕士生导师。马捷博士的研究领域包括职业压力与员工心理健康、创造力、...
李昂,于2002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学基地班,保送硕博连读于2007年在兰州大学获得理论物理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天文学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子星EOS及相关天文现象(如中子星奇异相变、周期跃变、双星...
Fan Yang is a professor of physics i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e got the Ph.D of physics from Peking University in 2002, and afterwards became post doctor at the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y in...
张鑫,东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辽宁省宇宙学与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为宇宙学,在暗能量、暗物质、引力波、中微子、早期宇宙、宇宙大尺度结构、21厘米宇宙学等多个方向长期...
王建州,澳门科技大学创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统计建模等。近五年发表SCI/SSCI检索论文130余篇,绝大部分发表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论文引用次数14000余次, H指数70。 6篇学术论文被美国...
夏国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和天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2000在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攻读本硕学位,2003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做博士后,2005-2008年德国汉堡电子同...
李有泉,教授、博导,1963年出生。于兰州大学物理系先后获学士学位(1983)、硕士学位(1986)、博士学位(1989)。1990年12月至1992年12月于浙江大学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1993年起在浙江大学任教,期间学术访问意大利国际理论物...
Iain Searle博士现任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生物科学系教授、遗传与进化系副主任,澳大利亚-中国谷物健康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植物表观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研究,在拟南芥的RNA甲基化、非编码RNA、RNA沉默信号传导等领...
郭东升博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导。2001年获南开大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南开大学博士学位,导师刘育教授。2006年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医用超分子材料研究工作,目前已在Nat. Chem.、Nat. Com...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制片人,法国戴高乐大学电影学博士,欧盟大学委员会伊拉斯谟计划高级访问学者,全国高校美育教指委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欧洲...
李静,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人才。2014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2012-2014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在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5-2018沙特阿卜杜拉...
李佳硕,北京大学博士,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获得者,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研究领域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管理,具体包括:能源基础设施转型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影响评估和清洁低碳转型策...
施可彬,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物理学会光物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专委会委员。研究方向为高分辨光谱和成像技术。近年来以基于光场调控的新机制和新颖光学技...
苏翼凯,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杰青、长江学者、科技部十三五光电子器件及集成专项和十四五信息光子专项专家。IEEE光子学会上海分会主席。研究方向为硅基光电子器件及集成、传输与交换...
王健,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OPTICA/SPIE Fellow。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中青年科技人员奖获得者。第1完成人两次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一次获教育部青年...
臧志刚,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导,2011年获日本国立九州大学应用电子学博士学位。先后入选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首批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巴渝学者特聘教授;2020,2021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主要从事...
王欣然博士是纽约市立大学巴鲁克学院(Baruch College,CUNY)Zicklin商学院管理系的Tenure-track助理教授。博士毕业于田纳西大学Haslam商学院的管理与创业系,硕士毕业于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研究领域涉及企业形象管理、企业...
王鹏博士,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于2015年、2021年分别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学士学位、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曾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前往美国得克...
姚裕贵,分别在南开大学、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和力学所获得学士学位、光学硕士学位和力学博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杰出教授、美国物理学会会士、长江学者、杰青、万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首席科学家,享受政府特贴,连续5年入...
张锦,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博雅讲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碳纳米管等纳米碳材料的生长机理、表征技术和制备方法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项)、全国优秀...
李湉湉,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室主任。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2009-2010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
卢朓,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郑州数字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基础软件中心执行主任,北太振寰(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北京计算数学学会第九届和第...
刘桂荣教授,现为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航天航空与工程力学系副主任、本科课程项目负责人,目前兼任国际计算力学学会执行委员,新加坡计算力学学会荣誉主席,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主编以及多个国...
刘振明,北京大学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1)生物医药科研大数据标准化提取与可信分析和(2)AI药物发现新算法和模型建立。作为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参加和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科技重...
现任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经典场论和规范场理论的研究工作,特别是与对称性相关的数学物理问题。近期主要研究兴趣为基本粒子的自旋和轨道角动量问题、引力波时空的对称性等。...
张竹琪,博士,现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深部构造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地球动力学、地震中长期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陆岩石圈形变机制、地块—断层运动学特征与强震动力学机制、地震复发...
王伟涛,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主要从事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盆地沉积演化与山脉构造隆升研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利用磁性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等方法重建了高原东北缘新生代盆...
周进雄,西安交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历任航天航空系副主任、空天工程系主任,兼任振动工程学报编委、陕西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等。1998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2000年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工作;先后于2007-2009年在美国哈佛...
魏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行星物理学、行星科学学科建设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杨海平,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与数字出版、文化产业管理、出版经济与管理,现任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智慧出版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家社科基金...
岳圣瀛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生导师。201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导师苏刚、郑庆荣教授。2018年毕业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 University),导师胡明教授。2018-2021...
程宗明,康奈尔大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美国田纳西大学荣退教授。从事园林园艺植物育种、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研究,发表和共同发表SCI论文150多篇。2012年入选美国园艺学会会仕。2014年和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创...
王辰,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担任世界卫生组织(WHO)多...
李俊清,中央民族大学二级教授、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民委领军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导委员...
刘杰,南京大学理学博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教授/博导。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杰出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曾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各类国家基金、973项目等多项课题;获于...
Prof. Liu has a very broad interest in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and quantum physics, vary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phenomena like ferroelectricity to the exotic topological phases like quantum spin Hal...
王中林,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校董事讲席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国际纳米能源领域著名刊...
韩烈保,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草坪学学科负责人、草坪研究所所长、足球场草坪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估组成员,教育部草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1987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草...
刘智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卓越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
陆泉教授现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科学系主任,大数据研究院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理事、信息技术专委会副主委、青年人才工委会副主委,武汉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专委会委员等。主要...
范晓亮,厦门大学信息学院高级工程师/硕导,法国巴黎六大计算机博士(2012),兰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2004)。福建省智慧城市感知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书记、数字福建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厦门市高层次人才...
沈宝龙,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江苏省先进金属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凝固科学与技术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物理学会非晶态物...
徐子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特聘青年研究员。2011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2017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017-2022年,任职美国SLAC国家实验室(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22年5月至今,在中科院高能所任职特聘青年研究员。主要研究...
孔明安,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业务专长: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访问学者(2014-2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前主要社会思潮...
韩烈保,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草坪学学科负责人、草坪研究所所长、足球场草坪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估组成员,教育部草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1987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草...
李荣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9年毕业于中科院化学所,师从胡文平教授、朱道本院士。2009-2015年先后在上海有机所(李洪祥教授组)和德国马普高分子所(Klaus Müllen教授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回天津大学工作。2021年获...
林康,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长期从事飞秒激光驱动的电子和核的超快动力学过程研究,具体包括强场电离过程中的非偶极效应和分子转动波包的时空成像与调控等。近年来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