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系列报告——刘天博 教授
刘天博,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教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杜克大学和Jefferson Lab做博士后。长期从事核子自旋结构和强相互作用的理论与唯象学研究,提出...
刘天博,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教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杜克大学和Jefferson Lab做博士后。长期从事核子自旋结构和强相互作用的理论与唯象学研究,提出...
张宇钟,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997年上海交通大学获应用物理专业学士学位,2002年复旦大学获理论物理博士学位,2002-2010年在德国和日本工作,2010年至今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长年从事强关联电子模...
曹明树研究员,新西兰皇家草地农业研究所高级科学家,兰州大学萃英讲席教授,主要从事遗传学和计算生物学研究。在Plant Physiology,New Phytologist,Metabolite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发表会议论文9篇,编写R语言的BioConductor...
韩梦迪,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2012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2017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学系;2015-2017年作为联...
梅健伟,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天琴中心教授、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引力与黑洞物理。目前主要围绕天琴计划的科学目标、数据处理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杜德鑫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免疫分析检测和分析化学等。...
吕海宝,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软物质力学与高分子物理的学科交叉研究。在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JMPS、Soft Matter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SCI他引4000余次。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2020,排名1),二...
毕德仓,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2005年获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一直从事大气海洋激光遥感技术研究。先后主持了天基大气海洋多波长激光雷达、星载多波束海洋探测、星载测风激光雷达等空基项目攻关,研制...
赵序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兰州大学生态学院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兰州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全国优秀青年动物生态工作者,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兰州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获甘肃...
张林,中国气象局正高级工程师。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资料同化技术室主任,“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工程技术团队成员。主要从事气象资...
Terri Pigott,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教授,Campbell方法组联合编辑,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兴趣小组(SIG)创始人,《Psychological Bulletin》、《Psychological Methods》、《Journal of Res...
陆现彩。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表生地球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矿物学和地质微生物学研究,先后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曾获国家级教...
李颜,南京大学教授,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医药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国家基因工程小鼠资源库特聘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国家优青、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省特聘教授、南京大学五四青年奖...
孙鹏,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此后分别在北京大学,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8年入职南京师范大学,2022年入职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多年来一直从事量子色动力学的相...
栾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hancellor's Professor,植物与微生物学系主任,植物学领域国际著名学者。现任植物学国际知名期刊Molecular Plant创刊主编、Plant Signaling and Behavior副主编、Cell Research编委,曾任Plant Ce...
郭强,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导,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科学社会主义》杂志总编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著有《马克思前期思想的当代阐释》...
廖恺,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宇宙学、引力透镜、引力波等。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博士期间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和洛杉矶分校联合培养。...
刘文汇,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特聘教授。曾任中国石化高级专家、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所长等职,两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油气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及应用,在天然气地质理论、油气形成演化和成因类型、稀有气...
冯兆庆,华南理工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原子核物理及核技术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并获理学博士学位,其中2006年8月-2008年3月在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GSI)理论组...
郑子剑,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技术学系软材料及器件讲座教授,智能穿戴系统研究院副院长,材料与器件中心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香港研资局高级研究学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香港青年科学院(首批)院士,香港工程科...
周领顺,博士、二级教授、博导、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创建者和译者行为研究领域开拓者。扬州大学“杰出人才”和“领军人才”;《上海翻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学术期刊编委;在《外语...
吴飙,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199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2001年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获博士学位; 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 20...
王顺博,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吉林大学博士,现为吉林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材料微区力学行为测试与表征技术,研制变温与原位微纳米压痕仪4台套,发表相关论文15篇,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国防科工局项目,承担国自然基...
Mikko Järvinen,芬兰库奥皮奥大学理学硕士,曾在赫尔辛基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进修,现任芬兰资源环境研究所Maaninka研究站站长。主持和参与多项芬兰科学院和芬兰农业部项目。 Narasinha J. Shurpali,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农...
许海光,中广核陆丰核电有限公司,培训主任工程师。 孙健,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专家。...
宋立宁,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沈阳市领军人才主要从事防护林生态学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重大项目课题等 10 余项。在...
Paul Clist,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国际发展学院发展经济学副教授,研究兴趣聚焦于援助分配、国际援助对国内税收的影响以及捐助绩效排名等领域,在计量经济学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对于发展援助项目的效果分析有着独到见解,研...
祁延录,1999年7月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现就职于新疆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共党员,首届自治区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正高级工程师,院副总工程师、专业技术带头人,注册土木(道路)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 长期致力于铁路、公路路...
佘志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数学会理事兼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工作组组长,《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丛书》主编。主要从事混成系统自动验证、智能系统协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在ACM汇刊、IEEE汇刊、SIAM期刊等国际...
朱建军,兰州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典籍博览交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甘肃省博物馆协会副会长,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近年来在...
徐春松,国家注册核安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现任海南核电有限公司环境应急处处长,中国核电电力有限公司核应技术领域科技带头人。徐老师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着核事故应急以及环境辐射监测与评价工作,目前是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应急...
钟涛,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重庆大学物理学院,中科院高能所博士后。主要从事各种介子波函数/分布振幅等物理性质以及相关重味物理遍举衰变过程的非微扰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在Physical...
郭谷雨,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毕业于英国组卡斯尔大学。任职13年,负责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用户培训及咨询,对技术、产品、市场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对产品的讲解别具一格,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以案例...
周瑜玲,IEEE资深培训师,负责中国地区客户服务及支持工作,了解科技出版业目前现状,熟悉IEEE出版事务,对于读者咨询服务、用户培训、自动化与电子资源管理等内容有着丰富的经验。...
炎症反应是机体抵御外源感染、内源损伤等不利因素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炎症反应调控紊乱与多种急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张煜副教授长期从事炎症反应调控机制研究,并以肝损伤为研究模型,关注在疾病背景下炎症反应与DNA损伤修复...
病毒感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研究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反应机制对防治相关疾病至关重要。雷曹琦教授长期从事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和病毒免疫逃逸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Immunity...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执行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欧...
刘佳,2020年入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任研究员,获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资助。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纽约大学,之后在德国美因茨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从事粒子物理理论研究,研究方向为高...
王功辉,京都大学教授,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滑坡灾害风险认知与减灾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岩土工程联合会主席、天然边坡与滑坡专业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兰州大学、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专注于从...
徐升博士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化学与纳米工程系的副教授和雅各布斯学者。他在北京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在乔治亚理工学院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随后,他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材料研究实验室进行博士...
朱塞佩·马斯特鲁佐是意大利都灵国际大学学院行政院长及都灵国际大学学院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他是《公法与政策国际学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Law and Policy)的主编,也是“饮食之都”研究与宣传项目的主...
朱塞佩·马斯特鲁佐是意大利都灵国际大学学院行政院长及都灵国际大学学院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他是《公法与政策国际学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Law and Policy)的主编,也是“饮食之都”研究与宣传项目的主...
曹鹏飞教授于 2015 年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他从 2016 年起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并于 2019 年被任命为 staff scientist。自 2022年5月起,曹鹏飞教授开始任职于北京化工大学...
沈壮海,武汉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总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文化强国建设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等课题多项,在《人民...
2014, Ph.D, U. Illinois of Chicago; 2014-16, Postdoc, Nuclear Theory Group, Brookhaven National Lab; 2016-19, Postdoc, Center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MIT; 2019-Present, Scientist at Quark Matter R...
陈殿勇,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09年-2016年在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2016年加入东南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强子物理唯象学,目前已经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C/D,...
Kerry Albright,联合国国儿童基金会因诺琴蒂全球研究与前瞻办公室副主任,在国际发展和循证政策研究方面拥有20多年经验。负责监督科学研究和知识产品的质量和道德,策划“联合国国儿童基金会最佳研究”活动,委托系统评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