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暑期学校”系列讲座——陈勇研究员
陈勇,研究员,现任国药集团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第四研究室主任,学委会委员,《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编委。1995年兰大生化专业本科毕业,2007年协和病理学专业博士毕业。近年来发表论文(含SCI)十几篇。获得2020年“...
陈勇,研究员,现任国药集团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第四研究室主任,学委会委员,《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编委。1995年兰大生化专业本科毕业,2007年协和病理学专业博士毕业。近年来发表论文(含SCI)十几篇。获得2020年“...
周长辉,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当前研究兴趣包括:传统国学与当代管理、行为战略理论、社会管理创新、全球化。...
李远副教授,于2008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0年在埃因霍芬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5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Prof. Christian A. Nijhuis)。2016-2019年间,在哈佛大学George M. Whitesides课题组从事博士...
王启元,男,博士,研究员,关中平原国家科学野外台站副站长;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西部青年学者;曾获中国颗粒学会中国气溶胶青年科学家奖、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
邹波,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与创新、数字化创新、场景化创新等领域的研究。 江积海,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
匡钊,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主要从事先秦哲学研究,有论、译文五十余篇,有专著《先秦道家的心论与心术》,译著《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费定舟博士,武汉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专长于人工智能与哲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交叉领域,聚焦于视觉认知计算、认知神经科学以及推理与决策心理学等方面研究。在中文和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有...
美国普渡大学生物科学系教授,《PLoS Pathogens》杂志副主编,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本科和硕士,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微生物学博士(师从Stephen Farrand教授),后获得生命科学研...
王秉,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中南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安全理论创新与促进研究中心主任/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家,入选“...
吕京涛,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在清华大学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后,分别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丹麦技术大学、哥本哈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13年入职华中科技大学,主要从事低维系统中电...
朱涛,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教授。2010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曾任美国贝勒大学 CASPER研究中心助理研究教授(2013-2017),浙江工业大学讲师(2010.07-2012.08),副教授(2012.09-2018.12),教授(2019.01-至今)。目前主要...
武云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2007年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PNNL、日本JAMSTEC、香港中文大学短期交流访问。主要从事大气气溶胶...
吴国宝教授现为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讲座教授,理学院院长,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冯康科学计算奖得主。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与计算数学、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数据与影像科学、数值线性代数与科学计算。1990年毕业于香...
吴梦可,深圳市松鼠跃动传媒集团战略营销部营销经理,品牌策略专家,兰大EMBA在读。擅长品牌0-1、品牌重塑、品牌升级的全链条打造; 5年麦肯锡数据可视化专家,7年品牌咨询行业深耕经验,聚焦消费品赛道,对行业趋势洞见和消费者行...
陈畅,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博导,中科院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先后三次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2006-2010)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2017-2022; 2022-2027)。亚洲国际自...
李星,副教授,管理学与会计学博士,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优秀人才(A类)计划。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未执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本流动与定价、财会管控与治理等。先后于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ACCA专业)、西安交通大学(2020年、工商管...
阚海东,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Member of Academia Europaea)、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空气污染、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群健康的教学科研工作。...
臧亚萍,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2016年于中科院化学所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朱道本院士、狄重安研究员),随后在哥伦比亚大学Latha Venkataraman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加入中科院化学所工作,任课题组长。主要从事单分子电...
王彤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现任四川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四川省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基地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训诂学、汉语史...
石毓智,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1983年获兰州大学学士,1999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在美国读书期间,先后师从 Ronald Langacker, Gills Fauconnier, Adele Goldberg, Sandy Thompson, Elizabeth Traugott, Paul Kiparsky,...
胡晴,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红楼梦》文本与评点、古代小说理论、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关系等方面研究工作。出版专著《〈红楼梦〉评点中的人物批评》《烛明香暗画楼深——红...
张玟:英国思克莱德大学(Strathclyde University)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教授,先后在清华大学电机系获学士(2004)、硕士学位(2007),2013年在英国剑桥大学电子电气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超导电工领域基础和应用研究,先后获欧洲研...
梅赐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公共管理评论》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研究主要聚焦于中国中央地方关系对于政策过程和人事管理的影响,有若干重要刊物中英文发表。...
周磊,1997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在日本东北大学(1997—2000)及香港科技大学(2000—2004)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加盟复旦大学物理学系,2020年起担任物理学系主任。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称号、万人计划“领...
段晚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主要从事海气相互作用动力学,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可预报性、目标观测、资料同化和集合预报研究等,曾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国家杰...
段晚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主要从事海气相互作用动力学,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可预报性、目标观测、资料同化和集合预报研究等,曾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国家杰...
符娇兰,博士,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副主任,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正高级工程师,中国气象局青年气象英才,中国气象局暴雨精细化分析和预报青年创新团队牵头人,主要从事中短期天气预报服务、技术研发等工作。主持或骨干参与包...
洪伟毅,男,物理电子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光学、光纤光学及其应用、强场非线性光学、视觉系统及光电智能检测等,在物理学与光学国际著名期刊《Optics Letters》、...
潘时龙,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基金委/专用领域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IEEE/OSA/SPIE Fellow。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微波光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新体制雷达...
叶炜,祖籍苏州,1971年生于北京,1990至200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南北朝隋唐史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主要成果包括《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研究》《新出魏晋南北朝...
曹峰,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博士毕业。曾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曾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
卢思宇,教授, 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河南省高层次人才,郑州大学碳点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碳点的可控制备及其在发光、催化等领域的功能研究。在Nat. Synth., Chem. Soc. Rev., Chem, Nat. Commun., Adv. Mater.(10), Angew...
杨鹏,博士,同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于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2011年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研发青年项目负责人,中国遗传学会表观遗传分会委员,中国细胞学会染色体分会委员;上海市启明星人才...
董建绩,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光电计算芯片的研究工作,在光电子领域主流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包括 Nature Communication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和Optica等。2016 年获得国家基金委“优青”,2...
马欲飞,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激光传感和激光技术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国家载人航天预研、华为公司委托项目等30余项。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哈...
杨青,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2001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6年6月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师从杨德仁院士。之后受聘于浙江大学,2013年12月晋升教授。曾任美国佐治亚理...
Sinisa Krajnovic,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力学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全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流体力学。在过去的26年里,Krajnovic教授专注于地面交通空气动力学研究,致力于提高车辆能效、道路和铁路运输安全性、稳定性,...
李成晴,男,山东淄川人,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文学院,文学学士。后保送至清华大学中文系硕博连读,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副教授。2022年9月至12月为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
王译萱,博士,同济大学长聘教授、青年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得者,曙光计划入选者。长期致力于人干细胞全能性及多能性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和转化应用研究。以一作或/和通...
杨清华,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助理,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特聘教授)。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重点项目和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
黄玉霞,兰州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正高级工程师,曾入选中国气象局新时代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被授予中国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全国气象行业首批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中短期...
袁慧玲,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水文气象。2005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土木工程学博士学位,2006-2010年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
李超忠,福建福安人,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组长,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李超忠研究员长期从事自由基化学、有机氟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全合成等领域...
邱子航,博士,2014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萃英学院(化学)。2014-2020年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师从Prof. Chao-Jun Li。2020-2023年在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煤炭研究所 (Max-Planck-Institut für Kohle...
张清,广西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入选者。福建农林大学-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UIUC)联合培养博士,于2021年3月获...
程名望,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方学者(上海市特聘教授)”“曙光学者”“浦江人才”等人才计划。在Ecological Economics...
赵小刚,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教学与研究,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文字学会理事、陕西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语委项目和...
陈尚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ENSO动力学、热带和中高纬系统相互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在Nature Geoscience, 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和Journal of Climate等SCI期刊发表第...
马占宏,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台风与海洋相互作用研究工作。先后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军队学科拔尖人才、中国科协青托工程、湖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全军优博等,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
李清良,1970年7月生,湖南省新宁县人。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中国哲学方向,博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1998年-2005年任教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年任教于湖南大学文学院;2007年1月至今...